重慶萬州:栽植1500畝中山杉為治理三峽消落帶投石問路

內容摘要:在重慶市萬州區新田、燕山等5個鄉鎮長江沿岸的消落帶,長著數片鬱鬱蔥蔥的林木,不僅“遮醜”,還起到瞭修復沿岸生態的作用。

花木大世界網8月6日消息:在重慶市萬州區新田、燕山等5個鄉鎮長江沿岸的消落帶,長著數片鬱鬱蔥蔥的林木,不僅“遮醜”,還起到瞭修復沿岸生態的作用。


消落帶,又稱消落區,主要是指季節性水位漲落導致被淹沒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區域,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季節性水位漲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據瞭解,近年來,針對消落帶的治理,有科研機構采用瞭硬質護坡和植被護坡的方式,即用空心混凝土治理消落帶,這種方式解決瞭坡浪、地表徑流等侵蝕問題,但卻喪失瞭生態功能,不利於植被生長。


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在庫區形成瞭300多平方公裡水庫消落帶。而在萬州,形成的消落帶有28平方公裡。


由於成庫面積大、水位落差大、季節性氣候反差大,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三峽庫區消落帶的生態恢復與治理一直是一個世界級的生態難題。“早在2002年庫區未形成前,我們就開始關註消落區的生態修復治理。”萬州區林業局林科所原所長、林業高級工程師任憑說,必須具備特定生態習性的植物才能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它既要冬季耐淹,又要夏季耐旱,但這樣的植物種類非常稀少。


巧的是,2002年初,國傢外國專傢局從江蘇省南京植物研究所引種瞭約兩萬株“中山杉118”到萬州區進行栽植試驗。得知這一消息後,任憑開始關註這一樹種。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接觸,任憑發現,中山杉為半常綠高大喬木,樹幹挺拔、樹形優美,具有耐鹽堿、耐水濕,抗風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的特點。由於中山杉根系發達,可深入3米以下土層,通常有數條主根,大量細根,能起到良好的固土防沙的效果。這個樹種應該就是庫區治理消落帶所需要的。


2009年,配合三峽水庫蓄水,任憑帶領他的團隊開始瞭在消落帶治理的試驗示范。當年,他在165至175米水位消落帶種下瞭209株直徑3至5厘米、平均高約1.5米的中山杉,每年調查淹沒後苗木的生長成活情況,分析浸水淹沒對苗木生長的影響。從2012年至2018年,他又分別在其它區域進行瞭6次栽種試驗。


經過近10年的栽植試驗,當初的209株中山杉苗木存活204株,死亡5株,任憑說:“試驗證明,中山杉適合在水位線165至175米之間生長。多年來,他與他的團隊還先後試種過竹柳、桑樹等多個樹種。目前來看,中山杉是表現最好的,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耐淹耐旱能力強、病蟲害少,最終被重慶林業部門認定為林木良種。”


2012年3月,萬州區又在新田鎮五溪村、瀼渡鎮等地的江邊消落帶165至175米范圍內,營造瞭近500畝中山杉試驗示范林。目前,萬州區已在5個鄉鎮長江消落帶上已推廣栽植中山杉試驗示范林近1500畝,綠化消落帶岸線長度達到40公裡,逐步形成瞭綠色生態長廊,有效緩解瞭水土流失,並逐步形成沿江水上森林的壯美景觀。


據介紹,截至目前,整個三峽庫區的消落帶治理工作仍處於探索、推廣階段。任憑表示,治理消落帶,不同生態條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165米以上的區域種植中山杉,以下的區域采取自然自身修復的辦法更為妥當。


接下來,任憑以及他的團隊打算對已栽植的中山杉試驗示范林加強撫育管護,在確保苗木正常生長的同時,進一步進行喬、灌、草立體種植模式試驗示范,篩選耐淹適生品種,並做好示范推廣工作,為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和植被修復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deythtcsrju 的頭像
    sedeythtcsrju

    sedeythtcsrju的部落格

    sedeythtcsr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